本帖最后由 窗含西嶺雪 于 2022-3-21 15:08 編輯
為了一群鳥 成都整改一座橋 成都環城生態公園項目二期橋梁裝飾預計4月初完成調整工作 2022年3月21日 華西都市報 玻璃上已增加猛禽圖案,以減少鳥兒的誤撞。 幾百米長的天橋全是玻璃護欄。 誤撞玻璃死亡的鳥兒。 市民呼吁減少對鳥兒的傷害。 成都天府綠道文旅回應。
3月18日,成溫邛高速文家場收費站附近的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內,一座剛開通不久的天橋上,不少行人和騎行愛好者在經過嶄新的橋面時,都放慢速度,聆聽此起彼伏的鳥叫。滿目春色,讓人流連忘返。
然而就在幾天前,一市民經過這座橋時,發現橋上躺著數只鳥兒的尸體!斑@條全是玻璃護欄的天橋,對看不清玻璃的鳥類來說,會帶來很多傷害!痹撌忻裢ㄟ^微博呼吁:城市的發展也應該多考慮其他生物的生存,減少對鳥類的傷害。
隨后,負責橋體建設的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回應稱,將及時制定整改方案,通過構建較大的色塊區、增加猛禽圖案,以降低鳥兒誤撞玻璃。
其實,類似鳥類與建筑物玻璃之間的碰撞并不鮮見。打造城市人居環境的同時,如何保護和維持生態環境?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并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爆料
幾百米的護欄全是玻璃
會對鳥兒帶來很多傷害
“在天橋上走了一圈,又發現一只剛撞死的金翅雀,體溫尚存!3月7日,一市民在經過成都環城生態公園項目二期橋梁時,發現橋上有幾只鳥兒的尸體,他到橋下繞了一圈,又發現兩只才死亡沒多久的棕頭鴉雀,“嘴巴里都是血,玻璃上留下了撞擊的痕跡!
這位市民通過微博將情況反映給了橋梁建設方——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他認為,在這種環境下修一條幾百米長全是玻璃護欄的天橋,對于看不清玻璃的鳥類來說,會帶來很多傷害。
記者注意到,在其發布的微博中,有不少受傷鳥兒的照片,其中包括棕頭鴉雀、金翅雀等,部分撞上玻璃的鳥雀尸體已被清理,但羽毛和地上未干的血跡,顯示這里曾發生過猛烈的撞擊。
其實,每年鳥撞玻璃死亡的事情并非個例。相關研究顯示,每年春秋季節,大量候鳥成群地飛過城市上空,建筑物玻璃對鳥類的視覺產生干擾,常常導致鳥兒與玻璃相撞,這已成為鳥類死亡的重要因素。
走訪 玻璃護欄出現了裂痕
橋面已張貼猛禽圖案
3月18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發生鳥撞事故的天橋。橋體穿過大片的綠化用地,金黃色的欄桿,純白色的背景,再搭配一塊又一塊的透明玻璃,整個天橋與周圍環境顯得動靜相宜。
天橋四周的樹林里,鳥叫聲此起彼伏,蝴蝶飛舞其中,景色怡人。整座天橋長幾百米,橋面為瀝青路面,透明玻璃為雙層結構,厚度兩厘米左右。
走路大概5分鐘時間,記者從天橋入口走到一處出口,在橋上并未發現有鳥類的尸體。不過,在天橋中央,有一處玻璃護欄出現了破碎的裂痕。
而在天橋另一端出口位置,記者找到了那位市民描述的鳥撞發生地,此處橋上有九塊玻璃,已張貼好一些漸變色薄膜,由紅黃粉綠等顏色構成,還有一些雄鷹等猛禽圖案。
幾名正在橋上施工作業的工人說,他們正在對橋身加裝一種小型路燈,至于橋面玻璃維護,并不屬于他們的工作范疇。
隨后,記者沿著橋下繞行一圈,發現了一些鳥兒的尸體。其中一只身體有腐壞痕跡,羽毛變得散亂,頭部有撞擊痕跡。
記者站在橋下觀察,此處橋體在陽光照射下,玻璃顯得更加透明,如果有鳥類以極快的速度飛行,一旦撞上玻璃,撞擊程度可想而知。
調查
“鳥撞建筑”并非個例
春秋季節是高發期
一份由昆山杜克大學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實驗室朱磊博士和多家機構聯合發起的2021年全國鳥撞調查報告顯示,鳥撞建筑被認為是由人類造成的鳥類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相關研究表明,在加拿大,每年因鳥撞建筑死亡的鳥類個體數量在2500萬只左右,美國則達到驚人的3.65億只到近10億只之多。而在全球八個重要的候鳥遷飛區當中,西亞-東非、中亞和東亞-澳大利西亞三大遷飛區經過中國并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國版圖,“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類居所的擴張和玻璃幕墻在建筑設計中的流行,鳥類面臨撞擊建筑的風險可能會日益嚴重!
記者注意到,這份報告提到,鳥撞發生的高發期在春秋季節,原因可大致歸為兩種情況:在白天,鳥類與玻璃相撞是因為看到反光玻璃上映照出的植被、天空等環境,誤認為玻璃上的地點可以達到,因此與玻璃發生撞擊;另一種情況則是鳥類透過透明玻璃看到另一側的植物或空間,也認為可以穿過玻璃到達對側的環境。
而在夜間,燈光會使鳥類失去方向感并對鳥類有吸引作用,當鳥類失去方向感并同時聚集在建筑周圍時,就會面臨很大的撞擊風險。多數鳥兒在撞擊建筑之后會直接死亡,死因通常是顱內出血。
回應
專家論證制定整改方案
通過貼膜改變玻璃透光
當天上午,就在記者走訪過程中,有幾名天府綠道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現場調查。他們告訴記者,針對鳥撞玻璃一事,作為建設方,他們已找專家進行論證,并實施了整改方案,即通過張貼猛禽圖案以及貼膜的方式,改變玻璃透光。
天府綠道公司也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將在玻璃表面增加猛禽圖案和構建色塊區,以降低玻璃的透明度,用于提高鳥類對玻璃的可見性,降低其撞擊玻璃的概率。
實際上,早在這之前,就有市民反映:“文家場天橋護欄是由透明的玻璃組成,每日都會撞死好多鳥類,玻璃也被撞壞了好幾塊,能否重新設計該橋護欄?”
對此,成都興城集團回應稱,經過調查,成都環城生態公園項目二期橋梁裝飾的建設內容涵蓋市民所咨詢的區域,該橋梁裝飾由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目前已基本完成橋梁欄桿施工,正在開展色彩搭配工作。
針對玻璃欄桿危害鳥類安全的問題,該公司說將從兩個方面進行色彩搭配調整:第一部分是標準段,調整后采用半透明玻璃貼膜,營造彩虹色漸變效果,同時將局部段鏤空形成猛禽剪影,降低鳥類撞擊玻璃的危險,同時提升景觀性。第二部分是跨高速區域,因該區域玻璃欄桿外有立柱裝飾遮擋,鳥撞幾率較小,因此采用金黃色漆描繪猛禽剪影,對途經鳥類起到警示作用。預計4月初完成調整工作。
建議
建筑設計規劃初期
就應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
為何鳥撞事件頻繁發生?又該如何采取措施防止鳥撞?對此,記者采訪了朱磊博士,他長期調查、研究“鳥撞”現象,并與昆山杜克大學李彬彬博士等合作,通過“防鳥撞行動網絡”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情況,呼吁更多人關注“鳥撞”現象。
朱磊介紹,在城市建設中如文家場天橋的玻璃護欄,以及不計其數的玻璃幕墻立面,都是鳥類的潛在殺手。要從根本上避免“悲劇”發生,需要在建筑設計規劃初期,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因素考慮進來,而不能僅僅從美觀、成本、建設工期等人類視角出發。
他說,根據已有的實證研究,要減少鳥撞玻璃,就需要改變玻璃的反光或者透明度;如果使用猛禽圖案,需要達到一定密度,圖案之間的間距要小到一定的規格才會發揮作用。朱磊認為,單純依靠猛禽圖案本身,不足以嚇阻鳥類接近或試圖穿越玻璃,“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視正在發生的如鳥撞玻璃事件這樣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直接威脅的狀況!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攝影報道
|